鉛字相關的基礎知識
本文為你介紹鉛字相關的基礎知識,當你想委託活版印刷時就能派上用場。比如說, 先理解鉛字的規格限制與特性,便能實際且正確地向師傅描述想要的印刷品樣貌,與印刷所之間的配合與溝通也會更加順暢。
為了製作出品質更好的印刷品,務必先好好閱讀本文!
Q1活字有哪些種類呢?
現在活版印刷所使用的「活字」,有從古早流傳至今,以鉛、錫、鋁三者合金所鑄造而成的「鉛字」,還有能使用轉外框後的數位圖檔製作的「樹脂版」或是「鋅版」等凸版。此外,像是歐美排印大型海報等印刷物時會使用的「木活字」等都算是活字的一種。
如果原稿是純文字,只用鉛字就可以進行排版,但若需要置入插圖或LOGO,就要製成樹脂版或鋅版。近來將文字與圖案一起製成凸版進行印刷的人也增加了。由於鉛字有一定的大小限制,也無法進行太過細微的尺寸設定,如果想要的尺寸沒有對應的鉛字,或者內文想用自己擁有的數位字型排版,就可以考慮以製成凸版去印刷。
Q2活字是怎樣製造的?
無論是日本、台灣或是西洋國家,現在原則上製造鉛字的方法大致相同,不過「孕育出鉛字」的關鍵文字模具「銅模」的製造方法則隨著時代有所演變。
誕生於西洋的活版印刷產業,要鑄造出活字排版所需的鉛字,必須先將銅模設置於鑄字機內,注入高熱融化後的合金,然後冷卻並切割成型。這種最早的銅模稱作「衝壓銅模」,是由專業的師傅用雕刻刀忠實地將文字相反的樣貌。
手工雕刻於堅硬的鋼鐵後,做出文字凸出的「字種」,再將字種用力打入較柔軟的金屬( 像是銅),製造出文字凹陷的銅模。西洋的銅模幾乎是透過這種衝壓的方式製成。
日本明治時期(1868-1912)傳進日本並成為主流的銅模製作方法則稱作「電鍍法」( 又稱「電胎法」),是先將文字雕刻於木片( 後來改為鉛片)上做為字樣,接著翻製為蠟模,最後再以電鍍的方式製作成銅模。二戰後,以字種雕刻機( 也可用於雕刻銅模,故通稱為本頓〔Benton〕式銅模雕刻機)成為主流的銅模製作方式,將字體設計師繪製的字樣做成「母版」(Pattern),裝置於本頓雕刻機後即可翻刻成銅模。鉛字也因此進入手繪設計的時代,而不是透過職人一字一字地手工雕刻了。
將母版( 上方照片中「楷」字)裝置於本頓銅模雕刻機( 右方照片)後,便可透過針狀機械裝置以描輪廓的方式帶動上方雕刻刀,翻刻出銅模( 如上方照片中的「モ」「ト」「ヤ」)。銅模依製作方式分為用雕刻機直接雕刻而成的「雕刻銅模」,與製作出字種後以衝壓方式打入黃銅等柔軟金屬製成的「衝壓銅模」。
將銅模設置於鑄字機內,再注入熔解後的合金鑄出鉛字。鑄字機有分為「自動鑄字機」與「自動鑄排機」。上方照片為佐佐木活字店擁有的自動鑄字機。右方照片的自動鑄排機( 也稱作「和文Monotype」),則可透過讀取記錄著原稿資訊的鑽孔條狀紙帶,遵照原稿自動依序鑄造出已排列好的鉛字。
Q3活字可分為哪些尺寸呢?
日本的活字尺寸有分為兩個系統。一個是從明治時期以來沿用至今的「號數」,另一個是以中途引進的「美式點制」(American Point)為基礎所發展出的「點制」,兩個尺寸系統目前是混用。而台灣的中文活字只用號數制。
號數共有9種尺寸,由大至小依序是初號、1號、2號、3號、4號、5號、6號、7號、8號。其中「初號•2•5•7號」、「1•4號」、「3•6•8號」這3 組號數彼此間有倍數關係。
多數號數,台灣跟日本是一樣大的,不過台灣的3 號是15.75 點、6 號是7.875 點。而這部分日本鉛字有往點制靠攏的關係,有兩種混用情形。
點制是以1/72inch 定為1point,但由於各國點制的原器及基準不同,導致尺寸有著微妙差異。日本使用的「美式點制」(American Point)為1point = 0.3514mm。主要使用的鉛字尺寸由大至小依序為72、60、 48、42、36、30、24、18、16、14、12、10、9、8、6 point 等等,但不是每款字體都完整具備全部尺寸,也可能會有上述之外的特殊尺寸。 與數位字型不同的是,鉛字無法任意放大及縮小,所以理所當然地不可以指定說要「3.5 號」或者像「11point」這樣的尺寸。
這是嘉瑞工房以木活字搭配鉛字排版印製的月曆。用於排版的鉛字,日文的最大尺寸為初號,歐文字母則是72pt,如果還想要更大的尺寸就要選用樹脂版或是木活字了。
「號數」是主要用於日本關東地區的鉛字尺寸系統。此系統圖中以直線串連在一起的號數之間有倍數關係,像是1 號平均分割成四份後就成為4 號的大小。
上文節錄自《Typography 字誌:Issue 06 活字的現在》,相關書訊由臉譜出版提供。